第187章-《我在古代搞科研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生存永远是第一动力。

    眼看着仓里的盐巴见了底,  东胡三部强悍的斗志被彻底引爆。

    他们当然比不了墨宗土木组的专业,但族人肯吃苦,服从命令,  不吝惜气力,这些着实弥补了不少短板。

    好在晒盐场也不需要太复杂的建筑工艺,  最有技术含量的测绘也选址由宁矩子一手包办,  余下众人只要听指挥便足以胜任。

    根据血池附近的地形特点,宁非规划了三级阶梯式蒸发池和一个独立的结晶池,  计划按照时间进度严格区分沉淀,  确保结晶池出盐的品质稳定。

    首选的位置自然是风口区。克腾山一年四季都刮西风,  日出日落时分气流平稳,越到正午风力越大,非常符合晒盐的要求。

    烈烈西风越过坨坨河谷地进入血池荒原,  这个风向宁非之前造热气球的时候有亲自测量,只需要确定狭管效应的正位区,选址就顺利完成。

    宁非选定的是血池东侧的一块高坡。

    大约十亩的平缓区,  规模不算大,但作为实验田已经足够运转。来不及打磨条石,  图赫族人便用碎石片铺满蒸发池底,  再用造房打桩用的滚木将池底反复推平,一个简陋的蒸发池就建成了。

    有了第一个完成品,  二级、三级池也很快完工。

    为了节省导流的人力,三级池之间预留了一定的高度差,  由南石的能工巧匠安装了闸口,  并修筑了数个出水口,可以迅速将池中卤水提取出来,避免因为天气愿意造成结晶损失。

    当然,  防洪堤坝也必不可少。

    血池附近是无人区,以前湖水怎么折腾都没人在意,可如今湖边修筑了晒盐田,血池涨水就不得不防了。

    这种堤坝倒是不用太精细,只用石块、泥沙和竹编修出个小土坝,盐场附近再挖两条导流渠,确保暴涨的池水不会漫过堤坝,直接灌入蒸发池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东胡盐工只要打开堤坝上的闸口,将血池水引入一级蒸发池,在池中蒸发两日后,再通过中间闸口将已经浓稠卤水放入二级池,同时继续引湖水入一级,周而复始,反复数日,便可制出源源不断且品质均衡的盐卤水备用。

    这个变化,在盐田工作的东胡盐工人人看在眼里。开始还一脸不信的壮汉,如今都心服口服,看向池子里的卤水都目光爱怜。

    咸了,是真的比之前没晒过的湖水咸得太多,以前他们咋没想到晒水呢?

    可再怎么晒,也不是成型的盐巴。

    正当盐工们以为这盐卤水会一直晒下去的时候,宁小先生忽然说,可以灌入结晶池了。

    眼看着卤水流入最后一个石头池,宁非转头问南石族长罕图。

    “你们还剩多少盐?”

    罕图一愣。

    从开挖盐田到现在,已经过了十天有余。南城码头的盐仓被海丽妲和塞牧祸害得彻底,好在城里还有个小盐仓,多少还有点存货。

    但造盐场是个体力活,丁壮的饭量大增,盐巴消耗得也非常快。纵然三家都有投入,但南石的底子无疑最薄,如今已经有些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不过宁小先生既然问起,图罕也没有隐瞒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不多了,但百十斤还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百十斤啊……

    宁锯子摸了摸下巴。

    南石部族两三千人,就算省着吃这点盐也坚持不了几日。

    “白克和图赫族呢?能不能匀出一些盐巴来?”

    听他这样问,图罕微微一愣。

    宁小先生不是说要造盐么?为什么还要匀出盐巴来?

    “要做盐种。”

    看出了他的疑惑,宁矩子笑着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撒入原盐作为晶种,促进卤水不断结晶,可以提高产量。”

    噢,这样。

    图罕恍然。

    但南石毕竟存盐不多,撒一点就少一点,他对做盐种这件事有些犹豫。
    第(1/3)页